close

《藝伎回憶錄》,那些電影沒有告訴你的事。

2005年的電影《藝伎回憶錄》,改編自美國作家亞瑟‧高登的作品《一個藝妓的回憶》。

這部作品的女主角小百合之原形,是日本的著名藝伎岩崎峰子,她在音律、舞蹈、茶道、禮儀素養方面都是行家裡手,舉手投足間的每一個細微之處表現日本傳統文化的精髓。

高登為了這部作品,住在峰子家兩個禮拜,對其生平故事進行密集深入的訪談,但當作品問世熱銷之時,峰子卻對其中述說日本藝伎的看法表示遺憾,認為該作品並沒有完全展現藝伎世界,反而有許多對藝伎的誤導(把藝伎和青樓女子混為一談),更加深外界對於藝伎產業的刻板印象。因此後來峰子決定自己出版一本真正的藝伎回憶錄《岩崎峰子:真正的藝伎回憶錄》,寫這本書是想糾正人們對日本藝伎的偏見:藝伎是日本傳統文化的一部分,是女性自立的職業,而不是美國人誤解的“娼婦”。

岩崎峰子

 

再回到電影和小說,當初《藝伎回憶錄》上映後,我是先看過電影的,直到前些日子因緣際會接觸到小說《一個藝妓的回憶》,才對這個故事有了更多的感觸。

電影中三位藝伎角色的演出讓人印象深刻,人物性格鮮明,各有特色和記憶點,氣質神韻也區分得相當到位,幾乎是看過就不會忘記的程度。

也因此當在閱讀小說時,每次看到小百合、實穗(電影中名為豆葉/真美羽)和初桃,腦中就浮現出章子怡、楊紫瓊和鞏俐的臉。

雖然明白電影多少都會經過改編,不會完全和原著相同,但真的看完小說後,會發現故事的感覺差滿多的。

 

我很少會同時看過電影和原著,前些日子看魔戒小說,覺得魔戒的電影和原著差異還真的不大(包含選角),頂多就是為了電影長度和聚焦而刪掉了部份小情節之類的。

而藝伎回憶錄,就有滿多不一樣的地方,例如角色的相貌: 初桃應該是嬌小玲瓏(比小百合還矮)、長相讓人一眼吸睛的美女;豆葉應是鵝蛋臉,氣韻優雅五官精緻的完美小姐;申俊和(申江)應是獨臂;男爵應是身材矮小禿肚子等等。

角色和原著描述不一是無傷大雅,至少選角設定很成功。

只是電影將近兩個半小時,劇情仍顯倉促,節奏很快,許多細節並沒有交代得很清楚,沒看過小說的人可能會看得一頭霧水或是草草帶過。

例如: 置屋的阿姨(姊妹一開始被送到京都,只留下小千代,送走姊姊左津的那位中年女人)從前也是位藝伎,因傷而無法繼續其藝伎生涯,退居幕後一輩子;田中先生曾是小千代景仰的人,甚至還曾希望自己被他收養為女兒,但其實田中先生是要把她和姊姊賣給置屋(他自己也很喜歡藝伎,幾乎每晚都會去家中附近的茶館參加聚會);相撲比賽中,豆葉叫小百合對申俊和表現殷勤,並非臨時的主意,而是為了要讓初桃誤以為小百合喜歡申俊和,而對小百合鬆懈罷了(初桃很討厭申俊和,還替他取了"蜥蜴先生"、"獨臂人"之類的綽號)。

優點就是不囉嗦,可以無冷場的一幕接一幕看下去。

 

電影和原著最大的不同,就是在申俊和(申江)這個角色上!

他在原著的占比非常之重,小百合和他有很多相處,包含情感上的糾葛。雖然也是會不時提到對董事長(會長)的愛慕及景仰,但都是輕描淡寫帶過。

導致看到後來我一度認為申俊和是男主角,並且有"小百合最後應該會跟他在一起吧"的錯覺。最後當他們沒有在一起的時候,我還為此有點感慨。

其實,小百合在最後和董事長相互表白前,曾經有一位旦那(贊助者)。

那個人本來應該是申俊和,他非常喜歡小百合。

但是小百合對董事長念念不忘,深怕若真的當了申俊和的旦那,和董事長之間就真的沒有任何可能了,等於一生就真的完了,只能跟隨一個自己不愛的人。

董事長非常倚重申俊和,在當時的社會,男人間的無論是友誼還是商業合作夥伴,都遠比一個女人來得重要,因此董事長知道申俊和喜歡小百合,就一定不會跟申俊和競爭。

因此小百合非常緊張,想方設法地阻止申俊和成為自己的旦那。這樣的話,至少和董事長之間,還能存有一絲可能。

 

另外關於小百合的水揚(初夜)競標,原著中申俊和是有出價的,只是當價錢高過八千日圓,他就停止繼續競標了,因為他有自己的原則。

之後的確變成是螃蟹醫生和男爵在競標,經由姆媽(媽媽)從中用話術慫恿雙方繼續出價(非由豆葉一手掌握整個價錢的競標),姆媽知道螃蟹醫生無論如何都會出最高價(實際上也是如此,並非是男爵出最高價),男爵最後只好放棄。(另外豆葉的水揚並不是給男爵,而是也給了螃蟹醫生。補:螃蟹醫生的興趣就是流連於祉園中追尋水揚。)

 

也因為申俊和有自己的原則,豆葉告訴小百合,如果申俊和今天提出了比男爵更多的要求,她也不會感到意外。這裡意旨的是申俊和是很認真想和小百合攜手生活,甚至養兒育女。而男爵和豆葉僅僅是各取所需的關係,男爵並不想要孩子,豆葉也為此拿掉三個孩子。

後經小百合一問,問豆葉都沒有心上人嗎?她都沒有為自己的感情想過嗎?豆葉愣住,因為她還真的沒有這樣想過。

「我們成為藝伎,並非是追求夢想,而是別無選擇。」豆葉如此說。她看透了藝伎的存在本質,就是取悅男人賺錢還債,而非為了談戀愛尋找王子。

 

不過這樣的她,仍舊是為小百合忠於自己感情夢想的堅持感動了。於是幫助說服姆媽,讓另一個也對小百合有興趣的人(日本軍隊中負責財務管理的將軍)成為小百合的旦那。

但是申俊和對這位將軍很不服,他認為只有沒用途的人,才會在軍中做辦公室工作。也因此對小百合很生氣,認為她不應該糟蹋自己,把珍貴的青春浪費在這樣一個無用之人身上。(最後將軍也因為擅自挪用物資給小百合的置屋而被拘提,狼狽結束五年左右與小百合的關係。)

 

在將軍是小百合的旦那這五年間,申俊和就沒再找過小百合了。當然董事長也跟著疏遠她,雖然說要再找她出場,但也不了了之,小百合心裡明白這種委婉地婉拒,也不便再去主動聯繫。

可是她卻做了一件事,當董事長和申俊和音訊全無的時候,有一天她從別的藝伎口中再次聽聞到申俊和仍然有到祉園,只是避開了她會去的茶室,改去另一間她不會去到的茶室後,她花了幾個禮拜時間,走在那間茶室申俊和最可能出現的時間的路途中,為的就是製造巧遇,後來還真的再次遇到申俊和,兩人在夜裡散步談心,這段實在很動人。

 

後來他們倆人還交換信物,小百合給他藝伎視為生命的扇子,申俊和給她一塊石頭混凝土(電影中申俊和去郊區河邊找在製作和服的小百合時,小百合問到工廠如何,申俊和拿出一塊石頭,爾後丟掉)。申俊和說,當他將公司趨於穩定時,他會跟小百合要回這塊石頭,屆時,也是他有能力成為小百合的旦那的時候。

 

戰爭開始時,來找小百合,告訴她可以到郊區製作和服的人,是申俊和,不是董事長。他當面質問小百合為何遲遲不打電話找他,最後他受不了只好自己來置屋找小百合。

以上種種,看到這邊是不是真的覺得男主角其實是申俊和才對。其實還有更多,有興趣可以看看原著,就懂我的意思了。

 

當我看完原著,對董事長是真的沒太多感覺,反而覺得小百合如此執著於董事長有點令人匪夷所思,大概是有些一見鍾情之類的命定感才會這樣吧。

而且其實她自己對申俊和也從一開始的害怕慢慢轉換為喜歡(但就不是男女間的喜歡),可惜就是沒有被申俊和所做的一切打動。

 

至於電影的編排,我認為反而董事長和小百合之間的情感刻劃得比原著更多,尤其是相撲比賽,申俊和對豆葉說,下次還可以帶小百合來參加聚會時,董事長的一系列苦悶複雜表情,就足以看出來其實他早已喜歡小百合了,只是申俊和比他先表態,基於朋友道義,自己只好退讓。

電影的敘事手法,比較忠於故事本身的走向,我覺得這是比原著更好的地方。

而原著呢,細節更加細膩,內容更多更深,只是會誤會申俊和才是男主角,董事長反而顯得很飄忽,沒有多加著墨,但仍舊是像電影演的,申俊和不要小百合了,董事長和小百合在一起。

 

申俊和最後選擇放棄小百合的原因,電影沒有多說,原著中是因為董事長看到小百合獻身、震驚之餘轉身離去後,質問南瓜為何要帶自己來看這一幕,南瓜一開始怎樣都不說,後來才告訴董事長小百合是要她帶申俊和去,董事長想了想其中緣由,決定告訴申俊和這件事,所以申俊和知道後,就不做小百合的旦那了。(突然覺得申俊和好悲情,喜歡小百合十幾年,最後還是連朋友都做不成。)

 

原著最後的結局,小百合和董事長過上一段暇意的幸福日子,也跟著公司業務,和董事長到美國長期出差,這樣日本美國兩地跑,適應著兩種不同的文化。

後來小百合決定定居美國,董事長也替她安置好地方,開了間茶室讓小百合經營。

幾十年過去,董事長老了離去,小百合繼續在美國守著茶室,過著日子,想著往事。

很淡然、看盡人間大小事的淡薄心境,就是小百合、甚至藝伎們的心聲吧。

 

故事至此,看著人物的一生精彩,歡喜悲歡離合,也提醒著我們,在努力的同時,也別放棄希望。

堅持最初的信念,努力向前,也許不一定能達成願望,但不努力,則真的什麼可能都沒有了。

 

最後總結,董事長派的推薦看電影;申俊和派的一定要看小說囉!

 

 

(圖片:源自網路)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